|
|
|
|
走班学分选课 今秋浙江高中教育人本回归 | 来源:本站 点击数:17595次 更新时间:2013/10/17 22:13:31 |
数学老师安静地坐在自己的教室里,迎接一批批不同的学生,而学生也不再局限于一个小小的教室,拿着课本来往于各个教室,同学是不固定的。这种“走班制”也许在美国高中里很平常,但很快,这些都将会在浙江的高中里出现。 昨天,浙江省教育厅召开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网络视频会议,宣布从今年秋季开始,全省高中一年级全面进入新课程实验。此次新课程实验既不是简单地换本教材,也不是按部就班地机械施工,而是一次真正的教育人本回归。 浙江教育厅厅长侯靖方说:“对我们省来说,这是一次势在必行的教育改革,其深度和力度是前所未有的。” 新规则 高中新课程改革将分为若干阶段。2006学年入学的高一学生感受到的是第一阶段。从这一阶段的8项主要目标里,人们可以看出改革的方向。它们包括: ▲赋予学校在课程建设和课程实施中更大的自主权。 ▲全面落实课程设置和各学科课时,保证必修课的顺利实施,尤其保证体育、艺术、技术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。 ▲规划选修课程开设的数量和范围,开发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,建立学分管理制度,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。 ▲改革教育方式,倡导自主、合作、探究的学习方式,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,努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。 ▲探索行政与教学班并存的教学组织形式,建立学生选课的教学管理制度。 ▲建立教学研究制度,提高普通高中教师的素质。 ▲加强教学用书的管理,开发新课程实施所需的课程资源。 ▲探索高中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,建立适应新课程实施要求的学业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,形成具有浙江特色的高考改革方案。 今秋高一新生面对新挑战 新课程实验已进入倒计时,对于新一届的高一新生来说,迎接他们的将是六项具体的“挑战”,涉及学分制、选课制、走班制。省教育厅副厅长张绪培说,因为是第一届,所以幅度不会太大,新生可以平稳过渡。 教科书还是相对统一的 新课程的高中教科书是“一标多本”,也就是一个课程标准,多套版本的教科书。但由于时间比较紧张,在征求了各地的意见基础上,第一阶段全省先相对统一教科书的版本。 个性化选课,该选的还要选 第一阶段,暂不要求全省所有学校实行学生完全的自由选课,但要保证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获得一定的学分,有限度体现学生选课自由。同时,对必修和限定选修的课程,全省统一设置。其中要注意“限定选修”的概念,即选修中必选的模块,将列入高考范围。对非指定的选修模块课程,可由各学生自由选择,暂不列入高考范围。 目前,省里规定,八大领域中除文理必修模块外,每学年至少要提供2个模块供学生选择。 成长记录可能与高考招生有关 对新一届高中生要建立学生成长档案,并与电子学籍管理建立必要的关联,主要为综合素质评价提供较为真实可信的证据,同时能用于高校招生,作为高校录取参考。 模块化教育并不增加负担 省里要求学校做到按计划开齐开足必修课程(包括综合实践活动和技术、艺术);按规定的教学时间完成教学任务;转变教学方式,提高教学的技术和效率,学生不能因课改而增加学业负担。为此,由省里在教材选定后,组织学科指导委员会的专家加强研究,对各模块的课时和各课时教学深度、广度提出指导性意见,同时加强教师培训。 念书要修学分了 新课程建立国家课程、地方课程、校本课程相统一的课程管理制度,使用学分制。规定高中三年必须达到144个最低学分方可毕业,包括116个必修学分,28个选修学分。考虑到目前实际情况,省里规定第一阶段实验要求学校至少应向学生提供6学分(108课时)的校本课程。 重点提示 高考制度肯定要改了 在新课程推行后,高考制度肯定要改,初步设想已经有了。如考试形式可以不变,仍旧是“3+x”,但考试内容和高考升学的方式可以多元化。可以考虑通过加试或面试,让一部分学习能力优异的学生保送掉;通过会考,让另一部分动手能力强的孩子直升高职院校;其余大部分的学生还是要通过高考,进入高等院校学习。据悉,这项研究已经启动,并将于2006年底形成初步的框架,2007年初出台2009年新的高考和招生方案。 背景纵深 10次课程改革力求破除弊端 世界许多国家,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,都从课程改革入手,调整人才培养目标,改革人才培养模式,提高人才培养质量,把课程改革作为增强国力、积蓄未来国际竞争实力的战略举措。 1949年以来,我国正式颁布实行的有关高中的教学计划主要有9次,这次是第10次课程改革。经过半个世纪的积累,这次的改革力度最大。第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于世纪之交,并从2004年开始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,时隔两年,浙江省成为全国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10个省之一。
2004年,一个新“省情”更是将浙江省课程改革“推”到了议事日程上:浙江省基本普及了从学前3年到高中段的15年基础教育,成为全国第一个基本普及15年基础教育的省区。这意味着浙江的高中教育已经度过了精英教育阶段,进入了大众化的普及教育阶段。 “如果说精英教育是三角形结构,属于淘汰式,只有少数人才能享受顶端的优质教育;那么新‘省情’要求我们实行的就是矩形式的普及教育,要让所有的受教育者都能受到好的教育。要求我们必须对普通高中教育功能进行重新定位,从以前‘选择适合教育的孩子’的模式转变为‘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’,因此要重建高中课程。”这是浙江省集合了众多专家提出的改革方向,同时酝酿出属于浙江自己的课程改革方案。 师生家长都需做好准备 在新课程的促动下,新一届的高中学生在学习时,必须一改原先跟着老师指挥棒走的学习方法,避免“死记硬背、被动接受、题海战术”,逐渐形成自主、合作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。 教师也要转变教学观念,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。在教学中做到重结论更重过程、关注学科更关注人;把课堂变成师生真诚对话与交往的场所,不能把课堂封闭起来;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,解放学生的心灵手脚,重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,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愿望等。 还有教育中重要的一环———家长。在新课程的“冲击”下,必须改变传统观念,不能再唯“应试教育”、一味施加学习压力了,而应该充分了解孩子的发展潜质和长处,尊重并根据孩子的学习和发展需要,为孩子找到“适合的教育”。 观点 教育的“人本回归” 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从头至尾都渗透着一个理念———以人为本。 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张绪培强调,普通高中是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、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,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。同时,还强调让学生在达到一定基础的前提下,提供具有多样化、选择性的课程,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。跳出了长期困扰高中教育的升学与就业双重任务定位的困惑,把过去划一的教育变成可选择的教育,凸显了高中教育是培养”普通人“的大众教育性质,与原先的教育理念有了质的改变。“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。”这是对传统教育的写照,把人变成了单纯的知识容器,学校教育很自然地被看作把人类积累的知识传递给学生的过程。整齐划一的考试评判体系,更是将应试教育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,不仅造成学生学习负担沉重,“高分低能”的现象比比皆是。与之相反,新课程充分考虑到了“人”的需求,让学生在共同的基础上实现有个性的发展。新课程通过重建高中课程内容、增设适应时代需要的新课程领域或课程内容、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、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以及学分制、选课制、走班制等管理措施,努力把教育与生活世界连接了起来,将知识与能力、过程与方法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统一在一起,更为鲜明地突出高中教育的育人作用。
| 【刷新页面】【加入收藏】【打印此文】 【关闭窗口】 | 上一篇:个人教学科研工作总结 下一篇:防空演练 |
|
|
分享到: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