骄阳当空的午后,陡然间风云变色。天边涌来的乌云吞没了阳光,天空似天河决堤,暴雨如泼。狂风卷起尘土与落叶奔突,撞在建筑上发出刺耳的尖啸与嘶吼。
霎时间,天地一片混沌。走在西城路412号天桥附近的一位老人,正在张皇失措之际,耳畔传来一个声音:“老爷爷,您和我一起打伞吧”。老人回身定睛一看,是一个穿着校服的中学生,正高高举起一把大伞,撑在他头顶上。少年的出现,让老人如同在风浪中颠簸的一叶孤舟,找到了依傍。
两人相互搀扶,在暴风雨中穿行。街上行人寥寥无几,只有汽车一闪而过,溅起水花四射。
大风刮得天地摇晃。老人已年过八旬,走得缓慢而艰难。少年刻意放缓了步伐,用力搀住老人的臂膀。
扑面而来的雨点打在身上冰冷生疼。少年执意要送老人回家,起初未征得老人同意,因为从谈话中得知,再过几天孩子就要踏上中考的战场。只是凑巧两人都住在建设二村,老人才应允偕行。
一老一少、祖孙两辈人走走停停,留给黑压压的天幕一道明亮的背影。平常只需十几分钟的路程,这一天他们走了半个多小时。当少年把老人送到了家门口时,两人浑身湿透。
一把雨伞遮挡不了世间的风雨,但是一颗对世界敞开善意的心,却足以支撑一个人回家的路。
当晚,老人从电视画面中目睹了暴风雨的肆虐,更增添了感激之情。躺在床上,老人辗转无眠,白天的暴风雨还在脑海里倾泻,心里却一直惦念着那位陌生少年。
整整一夜,老人一遍遍打着腹稿,他为少年写了一首诗。好不容易捱到天亮,老人上街买了一本崭新的同学录,怀揣着滚烫的诗,直奔少年家中而去,他要把错过的遗憾补回来。
少年不在家,爷爷奶奶说孙子一早返回学校去了。寻访无果,老人坐立不宁,于是打定主意要亲自往学校走一趟。
6月24日下午,雨过天晴。一个颤巍的身影,在学校3号楼5楼的走廊上徘徊。初三(2)班班主任万艳丽老师正忙于给即将出征的学子作辅导,余光扫到老人,以为是来访的学生家属。
不想下课铃一响,老人找到班上一位男生,三步并作两步领着他来到万老师跟前,紧紧握住她双手说:“感谢学校,感谢您,培养了这么好的学生。”说完拿出一张信笺纸和一本同学录,郑重地交到学生手中。万老师看到,信纸上有一首诗,诗题为《感恩诗》,字迹工整清俊。
提起姚柯硕,班主任万老师不无骄傲地介绍,这孩子从小学到初中,一直在义外就读,成绩稳居班上前十名,孩子留给她最深的印象是上进自律,“他还是个热心肠,平常小组学习有求必应,他把自己的成长融于团队之中,他的每一次进步,都伴随着小组伙伴的共同提升”。
对于吕荣生老先生,几位知根底的老师则称赞说,老先生出身书香世家,为人正直宽厚,誉满杏林。
“我付出这么少,收到的回报这么多”姚柯硕说,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。他帮助吕老爷爷是必然之举,一方面是因为自己有个70多岁的爷爷,爷爷很疼爱他,他不能一直陪在爷爷身边,如果有一天爷爷遇到困难,他希望也有人伸手扶一把;另一方面,人生处处是考场,他要考好每一场。
类似的事不是第一次发生在姚柯硕身上。为遇到困难的人搭把手,几乎成为他下意识的行为。姚柯硕说,自从踏进校门那天起,他就受到“让人们因我而感到幸福”校训的感染与指引,是母校的培养让他成为现在的自己。在实践“让人们因我而感到幸福”的校训时,他也会收获到“我因他人而感到幸福”的回报。
“虽然初中生涯即将结束,但母校校训将伴我终生,我会努力去实践母校‘四大特质’立人目标,做一个于国有用、予人幸福的人”姚柯硕说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