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
	浙江义乌外国语学校
 
	争做“最美学生”评选活动实施方案
 
	
 
	一、指导思想
 
	以苏派课改为指导,全面实施德育课程,着力培养学生“十大特质”,践行2015新版《中小学生守则》为中心,以课改合作学习小组考评为基础,争做“最美学生”。通过开展争做“最美学生”活动,推动广大学生积极寻找美、发现美、践行美,实现美,做最美学生,为建设美丽学校和省一流优质民办学校做贡献。
 
	二、组织领导
 
	为确保活动取得显著效果,学校成立争做“最美学生”活动领导小组:
 
	组  长:杨卫平  
 
	副组长:张义文
 
	成  员:程攀峰   贾桂庆  叶益平  陈淳进  龚景琪  王春生
 
	马国新   王喜平  张春田  楼大海  周宇航  陈军建
 
	由张春田同志具体负责
 
	三、活动时间
 
	本次活动从2015年11月开始,到2016年3月底结束。
 
	四、活动内容
 
	1、争做“最美学生”学习教育系列活动;
 
	2、争做“最美学生”践行教育系列活动;
 
	3、争做“最美学生”评选、表彰、宣传等系列活动。
 
	五、活动步骤
 
	(一)安排部署阶段(2015年11月)
 
	1、召开争做“最美学生”动员大会,对活动内容、活动步骤、活动要求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部署。
 
	2、结合学校课改,研究制定本学部活动方案,并召开学部活动动员会和主题班会。
 
	(二)学习教育阶段(2015年11月)
 
	紧密结合“苏派课改”中德育系列课程实施工作,集中开展向最美学习,争做“最美学生”活动,引导全校学生认真学习全省、全国各行各业涌现出最美时代楷模的先进事迹,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貌,推动全校学生积极寻找美、发现美、践行美,营造争做“最美学生”的浓厚氛围。
 
	1、“学最美”。组织全校学生学习全省、全国涌现出的其他时代楷模的先进事迹。
 
	2、“唱最美”。要求学生同唱以《学习雷锋好榜样》为代表的学习楷模歌曲,发挥榜样引领作用。
 
	3、“论最美”。学生选择学生所敬仰的人物,谈感想,谈体会,总结提炼“最美学生”的核心内涵。同时,要积极发掘学生身边最美的人。
 
	(三)践行教育阶段(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)。
 
	以争做“最美学生”活动为主题,结合“论最美”总结提炼“最美学生”的核心内涵为重点,引领学生“讲文明、讲礼貌、讲卫生、讲道德,讲学习;做到心灵美、语言美、行为美、品德美”,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以实际行动争做最美学生,形成人人争做“最美学生”的良好局面。要求做到四个坚持:
 
	一是坚持争做“最美学生”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。学校要以学生日常生活为平台,注重在生活中提高做最美学生意识,养成最美学生行为;组织学生把握最美学生的精神实质,并渗透到日常生活的一举手、一投足中去;注重对学生日常交往、衣着、言行、思想的督查、指导和教育,将争做“最美学生”活动落实到课堂学习活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。
 
	二是坚持目标推动与学生自我实践相结合。将争做“最美学生”活动纳入学校发展建设的总体规划,结合本校实际,明确活动目标。要通过争做“最美学生”活动,引导广大学生养成“雅、正、严、实”的优秀品质。
 
	三是坚持争做“最美学生”活动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。以学生课改小组合作学习为平台,注重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高做最美学生意识,养成最美学习行为。认真预习,善于合作交流,大胆展示,积极点评,争做课改之星。
 
	四是坚持争做“最美学生”活动与社会、家庭、学校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。要以各种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,认真践行“学最美、见行动”。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人人学最美、个个见行动,努力成为一名最美的公民、最美的孩子和最美的学生。
 
	(四)评选、表彰、宣传、学习阶段(2016年3月)。
 
	1、“选最美”。在认真评选的基础上,评选出三个“最美班级”、十名“最美学生”。
 
	2、“表彰最美”。召开 “争做最美学生”表彰大会,用最美学生树立风向标。
 
	3“宣传最美”。充分利用学校内部的橱窗、板报、宣传栏、网站、微信等阵地,对评选出的“最美学生”先进事迹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报道,营造“学先进,赶先进”的浓厚舆论氛围。
 
	六、活动要求
 
	1、加强领导。要高度重视,把争做“最美学生”这项工作作为推进学校文化建设、提升学校品牌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,列入议事日程,摆上重要位置。成立领导小组,切实加强争做“最美学生”活动领导。
 
	2、充分发动。要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参与“大讨论”的积极性,动员各种渠道和资源,采取各种生动活泼、寓教于乐,吸引人、感召人的方式方法,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大讨论,在大讨论中受鼓舞、受影响、受教育。
 
	3、务求实效。要把争做“最美学生”活动与学生日常学习、生活相结合,与学生自我实践相结合,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,与社会、家庭、学校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。要加大宣传力度,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做好宣传报道,形成良好舆论氛围,推动活动深入开展,并形成长效机制。(德育处供稿)
 
	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 
	
 
	
 
	
 
	
 |